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短暂的刀割样、电击样疼痛。老年人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双侧者少见。
疼痛发作前常无先兆,闪电样发作,骤然停止。90%的患者疼痛范围仅限于一侧面部,上唇、鼻翼、口角、门犬齿和颊黏膜等处疼痛较为常见。
疼痛侧常常有触发疼痛点,如上下唇、鼻子周围、口腔内外、牙齿周围等,轻触即可诱发,患者常常诉咀嚼、说话、吞咽、微笑或受寒冷刺激就可引起疼痛。患者情绪紧张,身体应激反应常常会增加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牙痛和三叉神经痛到底有什么区别?
很多患者在出现三叉神经痛的时候,都以为是牙痛,但是拔了牙去却不见疼痛缓解,再次检查才确诊为三叉神经痛。两种疼痛确实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区别也是很大的。
牙痛特点是牙齿周围持续性疼痛,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病,遇冷热刺激加重,疼痛部位深,无电击样疼痛,牙科检查一般都能发现存在牙齿疾病。而三叉神经痛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发病时呈阵发性的剧烈刀割样、电击样疼痛,一般患者都有疼痛触发点,疼痛过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口服卡马西平药物一般能缓解疼痛。
三叉神经痛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1.偏头痛:是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导致的一侧头痛,发病前常有心情烦躁、视力模糊、恶心等症状,多为搏动性跳痛、胀痛,持续时间为数小时甚至数天,情绪紧张或者疲劳时加重,口服一般止痛药有效。
2.舌咽神经痛:疼痛局限于扁桃体、舌根、咽及耳道深部,表现为阵发性疼痛,性质类似三叉神经痛。吞咽、讲话、呵欠、咳嗽常可诱发。在咽喉、舌根扁桃体窝等触发点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可阻止发作。
3.副鼻窦炎:可由上颌窦、筛窦、额窦等炎症所致的面部疼痛,疼痛程度与体位变化有关,为持续性的胀痛、钝痛,无扳机点,疼痛不固定于单侧面部。副鼻窦引流手术能改善,X线或薄层CT颅脑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4.不典型面部神经痛: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多见于青壮年,疼痛不沿神经分布,疼痛较弥散、深在、不易定位,无扳机点,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时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泪、面部潮红、鼻黏膜充血等,用血管收缩或非甾体类止痛药往往有效。
5.三叉神经炎症:多由病毒感染、糖尿病等导致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疼痛为持续性,可为单侧或双侧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减退,或伴有三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作为常见的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对正常的生活、工作影响都是很大的,并且容易和多种疾病混淆。因此,在出现疑似三叉神经痛症状的时候,要在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尽早明确症状。成都西南脑科医院三叉神经痛健康技术热线:028-68760707,全体人员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