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是支配面部较粗大的一对颅神经,既有管理感觉的纤维,也要管理咀嚼肌运动(张口+咀嚼)。三叉神经顾名思义,可以分成三支,从上到下分别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额部、眼裂和口裂之间面部、口裂以下的下颌部感觉。
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发作形象一点来形容,分别像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似的,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通常并没有预兆,但有规律。特别敏感的部位通常位于上唇、齿龈、口角、舌、眉等地方,临床上通常称为触发点或扳机点,轻触扳机点,就会激发剧烈的疼痛,如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甚至微风拂面等都可能诱发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秒或1~2分钟骤然停止。不发作时,患者与常人没什么不同。
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患者占70%~80%,且女性略多于男性。
如何确诊是还不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得诊断一般来说是较容易的。诊断主要来自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辅助检查,当怀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诊断要点如下:
1、发痛部位主要为以下三叉神经分支部位,为牙龈上下、鼻旁、嘴唇上下、眼睛上下,颧骨上下。
2、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
3、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但发作刚过去,再刺激“扳机点”则不引起发作。
4、95%以上的三叉神经患者为一侧性,疼痛发作时不合并恶心、呕吐。
5、早期吃“卡马西平”等抗神经痛药物治疗有效,对一般如“去痛片”等镇痛药物无效。
6、病程冗长,呈逐渐进展趋势发展,开始药物效果好,后越来效果越差,即使加大药物剂量也无效。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是户外活动的的黄金季节,但是也要警惕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建议在出现疑似症状后就积极检查诊断,以便于更好的治疗病症。
温馨提示:为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信息,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开通了24小时健康热线:028-68760707,竭力为每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